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动态
贡井桥头镇:“四把钥匙”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来源:四川省乡村振兴局

日期:2023-06-05 17:19:51

办法总比困难多 船到桥头自然直

贡井桥头镇:“四把钥匙”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在四川盆地以南、丘陵起伏之间的盐都大地上,有一颗“浓墨重彩总相宜”的明珠——自贡市贡井区桥头镇。也许,不少人是因为“桥头三嫩”出圈爆火、酒赤劲甚“红茅烧”而知晓她,但桥头的名气,不仅在于她的特色美食,她是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独特遗迹遗产文化的乡镇,一个深耕不辍、发展特色产业的乡镇,更是一个砥砺奋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乡镇。

桥头镇源于清朝初年,白窑湾道士桥桥头处有场,康熙五十八年(1719)设“铺递”(仿照邮政传递的方式设置),故名“桥头铺”,乾隆年间废除。至道光(1821—1850)后兴集市,仍沿用桥头铺旧名,为加强边区管辖,修建旭水河桥(即今桥头大桥)。因该桥建成后,各集市商家纷纷将店铺东迁至新桥一侧,形成现址。

时隔300年,如今的桥头镇趟过历史长河,在新征程上“转身”迈步、奋勇向前。

“加快打造新时代川南产镇融合发展示范镇、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全市乡村振兴先进镇。”——这是桥头镇近年来全面推动镇域建设的目标。

桥头不大,下辖“6村1社区”,近年,突出“小中见大”“大小连片”思路,紧盯发展“小而精”产业、建设“小而美”乡村,深挖自身特色、优势,紧扣区委“一主两翼”发展战略,全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提升、党建示范引领“五大行动”,找到了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的“四把钥匙”。

农为本,筑牢“耕”基

连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以小博大”

产业发展解锁乡村振兴“财富密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桥头农业人口比重大,地势为浅丘,西高东低,土地为大部属沙溪组岩棕紫泥土,部分为紫色潮沙土,14公里旭水河横贯全境,旭水河自本镇坝上入境经桥头场由浆洗沟出境,河里盛产鲫鱼、小龙虾等河鲜,地里盛产水稻、玉米、高粱和红薯等农作物,为典型农业镇。如何让每一粒玉米、高粱升值,每一尾鲫鱼更加生态,疏通管道、突破领域是关键,实现“回血”“造血”能力是重中之重,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了桥头农业发展的“重头戏”。

在团结村探索“党建筑基、产业搭台、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入成本兔业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高粱+大头菜+羊肚菌”订单农业,使村民种养殖无后顾之忧;在永顺村,引入繁盛果业,流转土地4000余亩,建设优质杂交柑橘产业示范园区,推动富农增收。

在跳礅村、增产村,全力实施全市唯一的“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项目,充分挖掘低效闲置土地等资源,采取招标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通过种植的粮食品种优良、粮食所在的田地优良、机械化作业优良、粮食种植的方法优良、联农带农惠农机制优良“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以高标准农田打底、集中连片整治耕地2500余亩,同时,推进240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带动务工200余人,农民增收12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加流转费收入68万余元/年。

桥头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打造“高粱+大头菜”“柑橘+蔬菜”、低产低效林改造等三大产业示范片区,打破村域界限,实现连片发展,形成矩阵效应。

据了解,桥头实行“片区党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以旭水河为界,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南岸片区和北岸片区党委,以白房、永顺、玉麒为旭水河北岸片区,以团结、增产、跳礅为旭水河南岸片区,均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联合社,通过加大统筹力度、协调指导、帮带组建,科学谋划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形成“全镇推进、整村优化”发展模式。

2022年桥头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13.59万元,2023年一季度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4.11万元,年收入超10万元以上的村6个、超百万元以上的村1个,分别占比100%、16.7%。

农旅+,延长产业链

注入文化基因,提升整体价值

农文旅融合是解锁乡村振兴的“精神密码”。挖掘自身特色,留住地道烟火气,保留淳朴乡风民风,促进和谐发展。

说到烟火气,进入桥头第一件事就是吃“桥头三嫩”。

“第一次知道‘桥头三嫩’是通过抖音、小红书,看视频觉得炒得很好吃,想不到这么好吃,上菜也很快。”“五一”长假期间,外地慕名而来的食客赞不绝口。

师傅下锅前先加少许盐、料酒和水淀粉分别把猪肝、肚头和腰花抓匀,把猪肝、肚头、腰花的配菜大葱和韭黄用碗装好,把川菜少不了的鲜椒酱、干辣椒面、豆瓣、盐、白糖、酱油和醋放在配料碗的一边。油宽、火旺,一道菜大约十秒钟就炒好了。鲜嫩爽口的猪肝、脆嫩咸鲜的腰花、韧脆微辣的肚头,让人饭量大增,吃得满心满意。

“桥头三嫩”属永顺村谢氏家族自清朝一直传承至今的三道特色菜,分别是火爆猪肝、火爆肚头和火爆腰花。这三嫩,独具特色,鲜嫩可口、名闻遐迩。

“桥头三嫩”老板之一谢信元说:“我们这哈生意是好,我们好了,就是桥头好,桥头发展得好,我们就更好。我们桥头不怕苦,不怕累,船到桥头自然直,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场镇上,除了网红“桥头三嫩”,还有我国唯一一款白酒中的红酒——“红茅烧酒”。

桥头红茅烧酒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桥头红茅烧酒厂建于1971年,以川南糯米高粱为原料,采用宋代时期“二次糖化”酿酒技术精酿而成,呈天然高粱红色。

“荣州琥珀红”由来已久,南宋诗人陆游曾为其赋诗。宋朝淳熙元年(1174年)冬月初至次年正月初十,陆游在荣州任通判,在任的70天里,共创作诗词31首。其《城上》诗二首之其二就写道:“濯锦豪华梦不通,岿然孤叠乱山中。行歌满道知人乐,露积连村岁岁丰。万瓦新霜扫残瘴,一林丹叶换青枫。鹅黄名酿何由得,且醉杯中琥珀红。”

历经2001年改制、2005年因区划调整又更名的四川省红茅烧酒业有限公司,不仅拥有数百亩高粱基地及80口老窖池,还有4个150吨的不锈钢罐,是自贡重点酒类发展企业,更是贡井区的重点企业,红茅烧酒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酒”“中国天府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知名品牌”产品。2016年,红茅烧酒传统酿造技艺成为贡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进一步申遗。

桥头镇分管文旅负责人表示,以“桥头三嫩”留住人气,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分片区规划5000平方米,深入打造红茅烧酒文化展示体验园,大力发展以“桥头三嫩”为特色的餐饮中心和渔家乐,大力培育四月阳光等一批农旅结合的高附加值综合性服务业群体,打造集康养、露营、采摘、农耕体验等多元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打造盐帮美食体验游重要节点。未来,村民可增收3000元/年。

桥头的历史遗迹大多销声匿迹,但举人湾和沈氏祠堂依稀尚辨。

据了解,沈氏祠堂位于玉麒村9组,系沈氏族人于明洪武年间由浙江迁入,该祠堂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为川南民居建筑风格,年久失修,后结合项目资金和沈姓族人集资修复,目前祠堂主体保存完好,保留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长发其祥”和清道光年间(1821—1851)“品重群英”匾。上世纪初,沈氏又出一革命先烈——沈玉麒(1896—1932),因抗击国民党反动势力于1932年在宜宾英勇就义,享年36岁,是宜宾“五人堆”烈士之一,该村因烈士得名。

下一步,桥头将积极争取打造革命先烈沈玉麒纪念场馆,结合桥头历史遗迹举人湾、沈氏祠堂等建筑和桥头狮灯等文化元素,将古镇历史、沈氏家风和红色记忆融入全区红色教育、文旅发展,开发一条红色研学路线,建设红色“体验田”,开展田间劳作等活动,追忆往昔、踔厉奋发,推动桥头文旅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人为根,引育并重

夯实阵地堡垒,提高核心竞争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回引+培育”是解锁乡村振兴的“人才密码”。

为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壮大发展,桥头镇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实施“归雁工程”+本土培育,一方面,回引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高等院校毕业生回乡发展、担任村“两委”干部;另一方面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开展田间微课堂,开展羊肚菌、高粱等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指导,现场答疑解惑,有效提升群众致富能力。

团结村支部书记余庚友说:“我是团结村人,之前在外务工经商,回来想为家乡做点事,把我们团结村建设得更美、发展得更好。”

据了解,团结村回引经商成功人士“一肩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明确2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负责日常管理。动员13名懂技术、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在外乡贤回村参与发展,聘请1名乡贤担任“荣誉村主任”。坚持集体经济项目只聘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不超过20%用于激励,有效调动群众积极性。

阵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白房这哈的村办公室修得很气派、办公环境大幅度提升,更能有效为民办事。”白房村党支部书记练刚说到。

近年来,桥头镇注重统筹谋划,坚持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原则,加强对村级阵地资源整合的指导,注重功能建设、工作效果、群众感受,推进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综治中心等村级阵地有效整合,打造“党群服务+N”服务体。

目前,全镇6个村,已在白房、玉麒、永顺完成村阵地改建工程,并投入使用;团结、跳礅、增产村阵地改建项目正在筹划。白房村党支部被评为市级(4A)先进党组织;永顺村、白房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民为基,扑下身子多方收集

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解决困难问题激发群众积极性、参与性是解锁乡村振兴的“温情密码”。

“场镇上的路终于修好了、黑化了,下雨天也好走了,S309也修通了,逢场天也不会堵得水泄不通了。”羊肉汤老板很是高兴。

原来几年前,G348、S309没有修通,到龙潭镇等其他乡镇都要经过桥头场镇,每天人多、车多,居民不胜其烦。桥头镇提前谋划、加强向上争取,借势借力,在G348、S309建成通车后,又加宽黑化场镇道路,现在场镇道路干净整洁、行人通行更加安全,往城区也非常快速便捷。

围绕“行”做文章,桥头旭水河大桥建成通车,场镇停车场正式投用,有序推进撤并建制村道路建设和背街小巷改造,桥头人居条件正在不断改善。

在环境保护方面,桥头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全民治理,下大力气铁腕治霾、系统治水、科学治土,扎实做好了场镇污水管网改造、秸秆露天禁烧、旭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同时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扫除环保问题死角,让桥头生态底色进一步擦亮。

在公共服务方面,桥头坚持对监测户、边缘户落实“一户一策”帮扶,实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6个资金272.3万元,推动345户972人脱贫户脱贫质量得到持续巩固;医保参保人群覆盖面达95%以上,桥头镇敬老院综合用房大楼这一重要民生工程即将建成投用。

桥头镇用“四把钥匙”开四把锁,开四扇门,串联集体经济、农旅融合、人才引育以及解决“急难愁盼”,找到解决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展望未来,将学习先进地区经验作法,迸发出符合桥头发展的想法和思路,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