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日期:2021-06-06 15:06:49
《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发布
6月3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原则同意四川成都西部片区等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近日,《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
根据《方案》,成都将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引领,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打破行政区划边界、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为主线,以城乡形态塑造、城乡产业协同和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全国特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标杆示范。
探索绿色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探索绿色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上,成都拿出了满满干货:成都将探索建立生态产品市场机制,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有畅通渠道。
具体来说,试验区将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全面调查、动态监测、统一确权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探索将集体土地、林地等自然资源资产折算转变为企业、合作社的股权,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让农民长期分享产权收益。
在生态保护补偿上,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平衡机制,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和沟通协调平台建设,促进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实行以生态产品价值动态评估为基础,县(市、区)间横向补偿与市级资金奖补相结合的补偿模式。
构建“一心两翼·一环三廊”
产业融合发展空间格局
《方案》还指出,要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探索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试验区要打破行政区划统筹产业布局,按照产业生态圈理念,围绕生物经济、农商文旅体融合经济,以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为支撑,打造一批国家级功能性平台,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构建“一心两翼·一环三廊”产业融合发展空间格局。
其中,“一心”为生物经济创新动力中心,以温江区成都医学城为核。“两翼”为生物经济北翼和南翼,北翼以彭州市天府中药城为引领,南翼以邛崃市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邛崃医疗装备产业园为引领。“一环”为成都西部旅游环线。“三廊”为“大美田园”乡村振兴走廊,“蜀山乡韵”乡村振兴走廊,“天府农耕”乡村振兴走廊。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不得发展别墅、住宅业态
在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上,成都提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确权登记的前提下,采取就地入市、调整入市等途径,以及出让、出租等有偿使用方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农民集体在农民自愿和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依法收回农民自愿退出的闲置宅基地,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经营性用途入市,重点发展民宿、旅游、文化等农商文旅体融合经济。《方案》强调,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所有权房地一体、分割转让,不得发展别墅、会所、住宅、类住宅业态。
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试验区将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依法合规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林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抵押融资。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服务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
鼓励以“合伙人”制度
引进急需人才和团队
在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上,试验区将加快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制度城乡一体设计、一体实施,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全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攻坚行动”,鼓励和引导城镇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提升乡村宜居宜业品质。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合伙人”制度引进新知青、艺术家、跨界精英、创新创业等各类急需人才和团队,在人才工程项目评选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促进“合伙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开展深度合作。
此外,加强试验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统筹规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工程,包括都江堰精华灌区生态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西部区域旅游环线公路工程、西部区域旅游环线轨道交通工程、天府水源工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都市现代农业提升工程、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城乡生活污水综合整治工程、城乡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