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博消息
天府农博园入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来源: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

日期:2023-01-16 15:02:45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第十一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名单天府农博园被纳入名单成为国家“天府农博”品牌建设标准化示范区

那么,天府农博园凭什么能被纳入名单,怎样创立“新津样本”,未来的国家“天府农博”品牌建设标准化示范区是什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01 聚集多个重大产业化项目  频频上榜,荣誉满满

天府农博园是四川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项目和成都市58个产业功能区之一,立足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园区围绕“川粮油、川猪、川鱼、川果、川茶、川菜”等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25个,基本实现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覆盖。

近年来,天府农博园积极吸引带团队、带流量、带资本、带技术的平台型企业跨界乡村发展,引进新希望、58现代农业总部、中化MAP等一批头部企业,落地“互联网+共享农庄”、蓝城·沐春风、通威现代智慧渔光一体、蒙顶“茶溪谷”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建成中国农业大学四川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一批平台型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近100亿元,实施基础性、功能性、产业化项目145个。

据了解,中国天府农博园已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拓展区,授予中央党校精准扶贫实验室教学科研基地,被评为省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评选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案例”等荣誉。积累了各类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经验,有效保证“天府农博”品牌标准化示范区顺利实施。

02 平台、场景、产品......  发挥优势,促产促展

天府农博园结合农业发展和乡村实际,立足数字赋能,以构建全场景、完善全链条为方向,提出了“食品+”建圈强链、“农博+”建圈强链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服务川渝、辐射全国的“数字农博+乡村振兴”综合平台。同时,依托中国农大产研院、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新华网“溯源中国”数字平台等,为国家“天府农博”品牌建设标准化示范区提供平台支撑。

天府农博园充分发挥窗口优势和平台作用,大力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立足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为牵引,通过培育新型链主企业,实现“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通过链接城乡要素,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构建更加紧密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03 抢抓重点、加快品牌建设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会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之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第五个支撑带”。双重经济圈之下包含着各类建设要求,而作为品牌农业发展的代表,天府农博园升级了农业示范模式,下一步通过建立“天府农博”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为产业圈、经济圈、生态圈构建进一步探索改革经验,成为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

未来的国家“天府农博”品牌建设标准化示范区是什么样的呢?记者获悉,到2025年,这里将构建完成涵盖品牌规划、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运营、品牌支撑等品牌建设全过程及品牌产品输出方面的标准体系,实现品牌建设全覆盖和品牌产品价值提升。

搭建一套“天府农博”品牌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将从品牌规划、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运营、品牌支撑等品牌建设全过程及企业生产等品牌输出方面,实现品牌建设全覆盖和品牌产品价值提升。

研制一批“天府农博”品牌关键核心标准。围绕品牌形象和保护、品牌准入、品牌支撑平台、品牌企业和产品认证、产品品质等方面制定5项地方或团体标准、20项项目规范性技术文件,规范品牌建设各环节内容和品牌产品品质要求。

打造一批品牌示范基地和重点用标产品。项目建设期内培育10家品牌认证基地,培育30个品牌认证产品。指导完成15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培育认证工作。

搭建“数字农博+乡村振兴”一站式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服务平台。构建“可信品牌打造、可信品牌推广和可信品牌营销”的一站式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服务平台,打造可感、可知、可触的“科技+传媒+产业”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新标杆。

完善“天府农博”品牌的商标矩阵。结合现有商标情况,继续围绕天府农博名称、吉祥物、标志等天府农博相关要素,开展商标注册和保护布局,构建完善的品牌保护商标矩阵。

未来,天府农博园继续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打造以“天府农博”为代表的区域公共品牌,高质量建设国家“天府农博”品牌建设标准化示范区。